在见到狂热的昆虫爱好者之前,我是不知道人们对于昆虫的狂热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翻开每一块路边的巨石,在下面疯狂的寻找着从一手指长到针尖大小各种各样的昆虫。还架起摄影机,一动不动的伫立在石头旁,缓缓地调整焦距,拍摄石缝中那不起眼的生灵。他们见到了昆虫无异于发现了一个大宝箱。蚁犀,步甲,盲蛛,每一种昆虫或者多足,甲壳纲的动物都仿佛是一块翡翠,一枚金币。他们兴奋至极,让我不由得开始探寻隐藏在其中的乐趣。

我们七点30到达了植物园,之后8点多和来自首师大,北京农学院的昆虫爱好者会合。我们首先去植物保护中心取来了诱捕罐和小铲的工具,开始我们的第一项活动--放置诱捕罐。诱捕罐是那种一次性饮料杯,我们把他们埋在土里,杯口与土的顶面平齐,再在里面倒上诱捕剂(甲醛或者白醋香蕉皮白糖等混合的一种)。一开始在山上面埋,于是我们不得不翻山越岭,好在本人以前有过类似经验,练就了肩上背包,双手那工具,却依然在山上箭步如飞的本领~ 一个一个地埋好,倒诱剂。然后再拿落叶枯树枝等将其隐蔽起来。过几天就会有人来收这些罐子,并放上新的。通过统计这些罐子中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加上记录下来不同的收集时间,植物园的管理人员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园内昆虫的分布情况以及预报一些虫灾等。樱桃沟在香山植物园的里面,有一条小渠在里面,小渠上面架有栈道。我们再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去栈道下面埋设诱捕罐。这次诱捕罐里面不能到甲醛,以免被好奇爬下来的小孩误吞食。我们一个桥洞一个桥洞的埋。因为旁边就是条小溪,所以这地区的土质以沙质为主,里面经常有巨大的石块,所以相当的不好挖。往往费半天劲,却挖不出一个手指长的小坑。这期间有个小插曲,首师的同学在溪里发现了一只青蛙,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将过去将其抓住。是一只中国林蛙。之后我又抓了些蝌蚪卵,准备拿回家细细观察。之后我们又去另一座山上放置诱捕罐。同时有一部分人留在下面,拿捕网收集飞行的昆虫。等我们下山的时候,那些人(北农的)已经收集了很多。特别是其中一个叫做“新手”的,那家伙只瞄一眼就能断定出那虫子的名称,雌雄,哪一目哪一科,相当强。另外据说此人休学一年,跑到山里专门抓昆虫,可谓之强人也。

傍晚,农大上上上届的学长,现在在植物园工作的,唐先生。此人也是相当的牛,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帮我们鉴定了一些昆虫。在去吃饭的路上,饥肠辘辘的众人依然要执著的掀开每一块石头,这便有了上面所述的那个场景。我晚上在食堂疯狂的吃,一天下来实在累得够呛,也饿得够呛。这次体会了一把饥不择食的感觉。

之后便开始灯诱,灯诱就是用灯光来吸引昆虫。我们首先架设幕布和大功率灯泡,架设灯泡需要铺设电线,于是我们的组织者papa便忙着将电线和灯座连接在一起。我们则在外面寻找合适的地点。等一切办妥,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挂幕布,另一组则帮忙把灯泡和电线从插座拉到目的地。

晚上8:00整,灯亮了,灯诱开始了。我们分为两组轮流看守。被引诱上来的昆虫并不多,大概是刚刚过蛰伏一个月的原因吧。基本上以摇蚊为主。黑夜中的植物园,非常安静。偶尔能听到池塘中青蛙的悲鸣,附近的狗吠。待了一个小时,我们被换了下来。回到植保中心,打开笔记本电脑,观看了一部昆虫的片子。看到一半便趴在桌子上沉沉地睡去。过了50分钟,我被刚刚换下来的人的声音惊醒,从桌子上一跃而起。没等到完全清醒便再次钻入了凛冽的寒风中。奇怪的是,尽管已经10点多了,但是天边依然呈现出血红色,很暗但是很美,凄凉的美。

而后夜越来越深了,我在这园子里面逛了逛,便回去睡觉了。灯诱的结果并不好,没有什么特别的虫子。

但是灯诱时那神秘的氛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