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人数:20 活动目的:
1)领略中国古代文化-残破与雄奇 2)增加班级协作精神,团结能力 3)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广见识
过程活动记录: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外,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小岳,在尘土飞扬的孤岛,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候充满了变数,或者说充满了很多的不期而遇。对于箭扣长城,我一直抱着向往的态度,总是心向往之,却一直没有机会亲自看看箭扣,于是箭扣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美好期待。
今天班级组织外出活动,目的地就是我所期盼已久的箭扣长城。怀柔箭扣长城是一段“野长城”;北京境内的长城有629公里 ,其中600公里属自然状态中的“野长城”,那残破、古旧、朴拙的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荒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更能令人感受长城金戈铁马的千年不屈风骨。
早上5:50我们班的同学在公主楼前集合出发,坐公交西直门继而转乘地铁到东直门,而后换916大巴到怀柔,换小面包车..一个小时候终于到达了箭扣长城脚下的农户家中,此时已是11点多,一路上欣赏着风景。真的很喜欢走在山路上的感觉,也真的爱极了山中的景色。碧蓝碧蓝的天、洁白洁白的云随着向上的山路,仿佛离我越来越近,黛色的山上有着条条缕缕的裸露石块,从远处看,像极了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于是想,能够住在这种地方,也应该是神仙了吧?每座山峰的峰顶上都会有峰火台,而那连绵不绝的城墙就像丝线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峰火台,也串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顺着这串串山峰而行,我知道,我离箭扣越来越近了。
"赵氏山居",一户农家,也是一个摄影者之家。许多拍长城美景的摄影师都在此停留过并留下作品,互相交流。这使得这户山居显得格外有名气些。屋前搭着架子,挂了玉米和灯笼。在农村倒是很容易能够看到这样的房子以及摆设。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这家面向南的正房居中一间竟作了厨房用,据我所知,好像正常都作客厅。影响比较深的是很多瓢挂在墙上,能做三十人饭量的大锅。左右两间都做了客房。一个屋子只有很大很大的一张床。按铺位一次排开。女主人非常热情。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先登长城,回来再吃饭,12点左右我们开始向长城进发。
从山居沿山谷攀岩而上,远见一烽火台独立山峰,但无那些人工修建长城墙瓦辉映的感觉。由于在山林的小路上穿梭,女生和少数男生自然跟不上,我们一路上,欢呼着,相互帮助着。为目睹长城风景,我不觉加快步伐,不管身边草木。许久,眼前豁然明亮,但见一长城平台树立眼前。翻上平台,回望四周。来路深不见底,云雾弥漫。平台地势最低,左右皆为上行长城,均是坍塌流石,在上各有一平台。细观左右,右侧长城延绵,远有烽火台。左侧却仅见一台,其后不知长城走向。此处,为城墙基部坍塌而成,只见碎石石灰在面,其下有坚石。把住露在碎石石灰外面的稳固石块,。平台耸立,八方可见。它沿长城倾泻而下,不见砖瓦。远处高有一烽火台,残缺不全。
花了四十分钟到达长城。大家已经累得不行。可是心里高兴坏了。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壮观,太美了!四处皆山,绵延不断,虽然植物还没有绿起来,但却有一种空旷壮阔的美感。太阳在云里穿梭,能看到对面的山忽明忽暗。很大一块被云遮住了,而另外的地方却阳光普照!视野开阔的感觉真好啊。晒着暖暖的太阳向前进,笑呵呵的。据说箭扣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美、最险峻壮观的一段,也正因为此,摄影家们也格外偏爱这一段。可惜我们不会摄影,可是,开心!
我们集体在长城上面休整了一小会儿,照了些相片,吃了些东西。开始准备向右路的长城进发。上面到处都是断砖残墙。基本没有台阶。长满了杂草杂树。一条小路隐约可见而已。长城的走势是弯弯曲曲的看似不长的一段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上下的起伏幅度也很大。一会儿爬到高处,接着又下来,如此反复。当然也会有一些较平坦的地方,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每当到了危险的地段,我们都会相互帮助,胆大的男生先去探路,而后后面的男生沿着开辟的道路爬过去,再帮助拉着女生过来。我们班一位同学有点轻微的恐高症,于是每当到一处危险地段时我们总要几个人同时配合,把他顺利地送到安全地带。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在不停的提醒着我们一定要小心,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不知不觉就穿过了很多险之又险的地段。
我们在一处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烽火台处照相,休整了一下,因为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决定接下来开始寻找下去的路。又往前行半个多小时。看到下山的路,就下山了。
想想一路上边走边爬,有时相当狼狈和痛苦。可是超越自己的感觉也让我们很自豪了一番。下山时我觉得心有余悸。我们排成一列,相互搀扶着,有时一阶一阶艰难地挪动着。之后路变得越来越好走。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看来没有走错路。后半段,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脚下。
回到赵氏山居,先下山的同学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茶水。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吃完饭之后再走。大家都累了,坐在椅子上面聊天打牌,一会儿饭做好了。我们吃完饭。乘着来时的面包车直接回到了学校。
到此,一次箭扣游就顺利结束了。
时间有限 先贴上来发到学院的版本 之后我会自己再写一篇